Pushes and pops on the stack are always in 8-byte strides, and pointers are 8 bytes wide.
从 CPU 的角度来看,指针无非就是内存的地址,所有的内存地址在 x86_64 平台下都是由 64 位来表示,所以假设它是 8 个字节是正确的。通过简单输出不同类型指针的长度,这也不难验证我们所说的。
编译运行上面的程序,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指针的长度都是 8 个字节:
然而在 C++ 中还有一种特例——成员函数的指针。很有意思吧,成员函数指针是其它任何指针长度的两倍。这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程序来验证,输出的结果是 “16”:
这是否以为着维基百科上错了呢?显然不是!从硬件的角度来看,所有的指针仍然是 8 个字节。既然如此,那么成员函数的指针是什么呢?这是 C++ 语言的特性,这里成员函数的指针不是直接映射到硬件上的,它由运行时(编译器)来实现,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,通常会导致性能的损失。C++ 语言规范中并没有提到实现的细节,也没有解释这种类型指针。幸运的是,Itanium C++ ABI 规范中共享了 C++ 运行时实现的细节——举例来说,它解释了 Virtual Table、RTTI 和异常是如何实现的,在 §2.3 中也解释了成员指针:
A pointer to member function is a pair as follows:
ptr:
For a non-virtual function, this field is a simple function pointer. For a virtual function, it is 1 plus the virtual table offset (in bytes) of the function, represented as a ptrdiff_t. The value zero represents a NULL pointer, independent of the adjustment field value below.
adj:
The required adjustment to this, represented as a ptrdiff_t.
所以,成员指针是 16 字节而不是 8 字节,因为在简单函数指针的后面还需要保存怎样调整 “this” 指针(总是隐式地传递给非静态成员函数)的信息。 ABI 规范并没有说为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调整 this 指针。可能一开始并不是很明显,让我们先看下面类继承的例子:
A 和 B 都有一个非静态成员函数以及一个数据成员。这两个方法可以通过隐式传递给它们的 “this” 指针来访问到它们类中的数据成员。为了访问到任意的数据成员,需要在 “this” 指针上加上一个偏移,偏移是数据成员到类对象基址的偏移,可以由 ptrdiff_t 来表示。然而事情在多重继承时将会变得更复杂。我们有一个类 C 继承了 A 和 B,将会发生什么呢?编译器将 A 和 B 同时放到内存中,B 在 A 之下,因此,A 类的方法和 B 类的方法看到的 this 指针的值是不一样的。这可以通过实践来简单验证,如:
正如你看到的,“this” 指针的值传给 B 的方法要比 A 的方法要大 32 字节——一个类 A 对象的实际大小。但是,当我们用下面的函数通过指针来调用类 C 的方法时,会发生什么呢?